“5年了,这些年我们一直辗转多家医院求医,吃了好多药,依旧治不好我的眼睛,我们都快绝望了,还好最后来到了你们医院,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希望,真心为你们点赞”日前,38岁的患者何女士激动地对神经医学科的全凯医生说。
视物模糊 未能重视
据了解,何女士老家在涪陵,与丈夫张先生育有一儿一女。由于家中二老常年身体不适,儿女也正是上学的年纪,为了让家里的生活宽裕一点,何女士与丈夫一直在外打工。时间追溯到2016年9月份,这天何女士突然发现自己有点看不清东西,以为是自己工作劳累没休息好的她并未重视,然而随着时间的增长,何女士的视力非但没有恢复反而越来越严重了。2018年,何女士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眼镜店想要配一副眼镜改善视力,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让她怎么也没想到!
“原本以为是近视,眼科医生给我测视力的时候发现的,说我右眼视野缺损,建议我到医院去做进一步检查。”何女士回忆说
误诊“垂体瘤” 吃药半年不见好
虽然夫妻二人常年在外打工,但购买的医疗保险还是在当地老家,为了进一步治疗,何女士回到了老家,在当地一家医院做了检查,医生给出“垂体瘤”的诊断。
丈夫张先生回忆道“做了核磁共振,医生说是垂体瘤,当时都没敢跟她讲,怕把她吓到了,就骗她说是眼睛的问题。结果吃了半年的药一直不见好。去医院复查了那个‘瘤子’也没啥变化。”
为了进一步治疗,何女士辗转多家医院,于2021年12月来到重庆海吉亚医院神经医学科,入院后完善头颅CTA检查考虑“前交通动脉瘤”,建议手术治疗。
重庆海吉亚医院神经医学科童建国主任说“垂体瘤和动脉瘤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脑动脉瘤是脑动脉血管呈瘤样扩张所致,垂体瘤是垂体细胞异常增生所致。发现脑动脉瘤必须手术治疗,而垂体瘤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用药物控制、放疗、手术切除等不同方式治疗。”
重新确诊心欢喜
何女士来到海吉亚之前,她已辗转多家医院就诊住院,每次按垂体瘤治疗都没有效果。用她丈夫的话说,“血汗钱都打了水漂,时间也耽误了,她的眼睛依旧没有任何的好转。”
重庆海吉亚医院神经医学科主治医师全凯回忆说“患者来院2次,第一次是去年(2021年),当时她状况不太好,整个人很焦虑,入院后我们针对患者的症状为她完善了相关检查,做了疾病的鉴别与诊断,排除了垂体瘤等肿瘤病变,最后确诊是颈内动脉瘤。如果及时手术症状能明显的改善。”
听说有治愈的可能,何女士一家乐开了花,然而烦恼也随之而来,手术的钱从哪里来呢?为了筹措手术费,何女士暂时出院回家了。
公益救助获光明
回家后何女士想依靠口服中药控制着病情,而后几个月的光景,何女士的病情却突然加重。“头痛,头晕,听力也下降了,医生说动脉瘤随时都有可能破裂脑出血,要尽快手术。还告诉我说医院今年有贫困患者的救助计划,好在我们的家庭情况符合救助条件,这才为我们解决了一部分费用的难题。”
2022年5月,何女士再次来到重庆海吉亚医院神经医学科诊室找到医生要求手术治疗。入院后,结合最新完善的化验、腹部心脏超声、胸片、头部CTA等检查报告,科室立马组织了会诊,制定了详细手术方案,并与何女士及其家人充分沟通,患者及家属都表示会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神经医学科、介入科、麻醉科等科室的通力合作下,这场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非常成功。
现在何女士已经顺利出院,原本受限的视力也在恢复中。在此要提醒大家,爱护自己的身体从重视身体变化开始,小小的症状切不可轻易忽视!
注。此病例已获患者授权,为保护患者隐私均为化名。
神经医学科
神经医学科是医院重点打造科室之一。引进优秀专家团队和先进手术设备,结合医院肿瘤特色治疗,通过多学科协作机制(MDT),为神经系统肿瘤、疾病、创伤患者提供急救、诊断、治疗(手术)、康复、健康指导“一体化”专业服务,对神经系统疑难危重患者实行微创、精准化和个体化综合治疗。包括神经内外科、神经重症室(NICU)、神经电生理室。
目前科室有教授、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学科带头人童建国主任为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退役专家,毕业后一直在重庆西南医院、肿瘤医院等三甲医院工作,拥有30余年神经外科临床诊疗经验。科室其他成员也曾就职于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等知名医院,对神经系统疾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
科室现开放床位30张,ICU床位5张;配备西门子Artis one DSA全脑血管造影机、PET/CT、64排128层CT、1.5TMRI、陀螺旋转式钴60精确放疗系统、医科达直线加速器等大型诊疗设备;德国ZEISS S88自动聚焦显微镜、手术机器人、STORZ高清神经内窥镜等专科手术设备;颅内压监测、脑氧监测、呼吸机等重症监测抢救设备;经颅多普勒机、多导睡眠监测仪、诱发电位、术中电生理监测仪等监测设备;开展脑电图、前庭功能检查、脑脊液检查、神经心理测定等专科检查;有中频治疗、肢体气压治疗、减重支持系统、脑循环治疗、意识障碍促醒、站立床及运动疗法等神经康复设备。
|